当凄厉的防空警报撕裂长空,记忆的时针瞬间拨回1931年9月18日的血色之夜。沈阳北大营的炮火,不仅击碎了夜的宁静,更撕开了中华民族苦难的沉重帷幕。历经九十四个春秋,历史的伤痕虽已结痂,那份镌刻在民族血脉中的痛与思,却始终如洪钟长鸣,警示着我们:铭记九一八,从往昔苦难中汲取奋进力量,这是对先烈的告慰,更是时代赋予的使命。
“山河破碎风飘絮,身世浮沉雨打萍。” 日军铁蹄无情踏碎白山黑水,三十万东北军在“不抵抗”命令下仓皇撤离。短短四个月,13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沦陷,三千万同胞沦为任人欺凌的亡国奴。这场浩劫,是国力衰微、积贫积弱结出的苦果。古人云“恃德者昌,恃力者亡”,但没有强大国力作为支撑,再深厚的仁德也不过是空中楼阁。九一八事变以最惨烈的方式,向世人昭示着“国不可一日无防”的铁律——缺失坚不可摧的国防力量,国家主权便如风中残烛,不堪一击。
硝烟散尽,强国使命却愈发艰巨。如今的中国,早已褪去“东亚病夫”的屈辱标签。“两弹一星”划破苍穹,航母编队纵横四海,“东风快递”威震寰宇,歼-20战鹰巡弋长空,国防力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。然而,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风险与挑战如影随形。唯有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清醒,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,方能筑牢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,让“犯我中华者,虽远必诛”的誓言掷地有声。
烽火曾照神州月,铁血铸就民族魂。防空警报的每一次鸣响,都是历史的深沉回响;每一次庄重纪念,都是力量的无声积蓄。铭记九一八,不是为了延续仇恨,而是要从“落后就要挨打”的惨痛教训中,点燃吾辈自强的信念火种。让我们将历史的悲愤,转化为强国建设的磅礴动力;让民族的苦难,升华为砥砺前行的永恒信念,以不懈奋斗告慰先烈,以强盛中国致敬历史。(中共石城县委组织部 李清君)
责编:宋贤勇